英伟达 RTX 50 系列显卡:告别 32 位 PhysX 技术|经典物理引擎走向终结
刘政帆

机锋资讯 2025 年 2 月 19 日 据最新消息,英伟达在其即将推出的 RTX 50 系列显卡中悄然停止了 32 位 PhysX 技术的支持。作为曾在 2000 年代初至 2010 年代初风靡一时的游戏图形技术,PhysX 主要用于增强游戏的物理效果渲染。然而,随着英伟达在官方论坛上确认这一技术的“退役”(至少是其 32 位版本),PhysX 在 RTX 50 系列显卡上将彻底成为历史。

PhysX:经典物理引擎的辉煌与落幕PhysX 是英伟达最古老的技术之一,与 CUDA 平台几乎同时诞生。作为一款专有的物理模拟软件开发工具包,PhysX 能够处理复杂的物理效果,包括布娃娃物理、布料模拟、粒子效果以及体积流体模拟等。自 2004 年被英伟达收购并适配到 GeForce 显卡上以来,PhysX 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游戏中,包括《蝙蝠侠:阿卡姆》三部曲、《无主之地》系列、《地铁》系列、《镜之边缘》、《巫师 3》以及早期的《刺客信条》系列等知名 AAA 级游戏。

PhysX 的核心优势在于将物理计算从 CPU 转移到 GPU 上,这显著提升了物理相关图形效果的渲染性能,不仅提高了帧率,还大幅改善了物理效果的质量,超越了传统 CPU 的能力。然而,PhysX 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它高度依赖于英伟达的 CUDA 平台,只能在英伟达显卡上运行,无法兼容其他品牌的显卡、游戏主机和智能手机。

到了 2010 年代末,PhysX 的市场接受度逐渐下降,更多灵活的替代方案开始涌现。这些新方案不仅兼容 CPU 和 GPU,还摆脱了对单一硬件平台的依赖。与此同时,英伟达在 PhysX 的后期也逐渐减少了对某些功能的支持。例如,2018 年,《星际战甲》(Warframe)从 PhysX 转向了自研的物理模拟框架,原因是英伟达停止了对物理粒子模拟的支持。

PhysX 的衰落与其对英伟达显卡的严格依赖密不可分。这一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场景,尤其是在多平台游戏开发日益重要的今天。此外,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和游戏引擎的不断发展,开发者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更广泛兼容性和更高灵活性的解决方案。

随着 RTX 50 系列显卡的发布,PhysX 的未来已成定局。预计未来不会有新的游戏尝试使用这一技术,PhysX 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物理模拟技术的停滞不前。相反,英伟达和其他技术公司正在积极开发新一代的物理模拟技术,这些技术将更加高效、灵活,并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游戏开发的需求。

例如,英伟达正在推动其 Omniverse 平台的发展,该平台集成了先进的物理模拟和图形渲染技术,旨在为开发者提供更强大的工具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此外,其他公司也在开发基于开放标准的物理引擎,这些引擎将能够更好地兼容不同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