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消息,vivo正式宣布成立机器人LAB实验室,专注于机器人"大脑"(AI Agent)与"眼睛"(MR)技术研发,同时聚焦个人及家庭场景的机器人产品开发。该实验室隶属于vivo中央研究院,由执行副总裁胡柏山直接领导,标志着其机器人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vivo此次技术战略呈现两大核心方向:一是以自研蓝心大模型为基础开发机器人智能决策系统,实现复杂环境下的自主决策能力;二是通过混合现实(MR)技术构建三维空间交互体系,使机器人具备环境认知与物体识别能力。这种技术路径与胡柏山2023年12月提出的"人形机器人是vivo未来战略级赛道"观点一脉相承,其强调手机行业积累的AI与MR技术可无缝迁移至机器人领域。
vivo同步推进技术研发与产品孵化:家庭服务机器人预计2026年推出,聚焦扫地、烹饪等日常场景;混合现实头显产品即将亮相,集成手势识别与空间定位功能;官网已开放机器人首席科学家、技术规划专家等高端岗位,其中首席科学家年薪最高达120万元。这种"核心技术-产品矩阵-生态合作"的闭环布局,显示出vivo对具身智能领域的长期投入。
天眼查数据显示,vivo自2024年起已累计申请6项机器人相关专利,涵盖运动控制与交互系统两大领域。例如2024年6月公开的"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专利创新性提出关节力矩补偿算法,同年7月发布的"基于混合现实的交互方法"专利实现毫米级空间定位精度。这种技术储备为其产品落地提供了坚实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vivo机器人LAB负责人吴振华透露,团队将采用"沿途下蛋"策略,优先开发满足具体场景需求的产品(如家务机器人),逐步向通用人形机器人过渡。这种务实路径既符合行业规律,也体现了vivo作为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如胡柏山所言,人形机器人可在医院、养老等场景解决医护力量不足的问题。
随着机器人LAB的投入运营,vivo有望在2026年形成完整的机器人技术生态。当AI算力与MR技术深度融合,当家庭服务机器人真正走进日常生活,这场由技术驱动的变革或将重新定义人机协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