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消息。苹果即将推出的iPhone 17 Air机模实物首次曝光,凭借5.5毫米的极致厚度刷新智能手机轻薄纪录,成为苹果史上最薄机型。这款新机不仅在设计上突破传统,还通过钛铝合金框架与结构创新,试图解决超薄机身可能引发的“弯曲门”隐忧,引发科技界广泛关注。
iPhone 17 Air的机身厚度仅为5.5毫米(不含摄像头凸起),相较当前iPhone 16 Pro Max的8.25毫米厚度几乎“减半”,视觉效果堪比折叠屏展开后的纤薄感。为实现这一设计,苹果采用钛合金与铝合金混合材质框架,既保证强度又控制重量。钛合金的抗弯折强度较传统铝合金提升60%,机身内部还引入类似M4 iPad Pro的“肋骨”支撑结构,通过主板顶部的金属盖强化力学稳定性,避免重蹈2014年iPhone 6“弯曲门”覆辙。
后置摄像头模组采用贯穿式横向条形设计,单颗4800万像素主摄与闪光灯分列两侧,模组厚度压缩至1.2毫米,整体风格类似谷歌Pixel系列。为节省空间,苹果取消实体SIM卡槽,全系支持eSIM技术,并精简扬声器至顶部单颗,底部仅保留麦克风开孔。此外,屏幕尺寸从原计划的6.9英寸缩至6.6英寸,进一步降低大屏带来的弯折风险。
据此前爆料,iPhone 17 Air搭载台积电3nm工艺的A19芯片,能效较前代提升25%,并首次配备苹果自研C1基带,5G功耗降低35%。尽管超薄设计压缩电池空间,但通过硅碳负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和iOS 18的“动态功耗分配”技术,其续航表现预计与iPhone 16系列持平。
据猜测,iPhone 17 Air起售价定为899美元(国行约6999元),直接取代iPhone 16 Plus,瞄准注重设计感的时尚用户与商务人群。其定位与Pro系列形成“轻薄美学 vs 硬核性能”的差异化竞争,类似iPad Air与iPad Pro的市场分工。
苹果此次创新或引发安卓阵营效仿,推动旗舰机从“堆料竞赛”转向“轻薄化设计”赛道。然而,超薄机身对电池技术、结构工艺的高要求,可能成为中小厂商的技术门槛。随着9月发布会的临近,市场将检验这场“轻薄革命”是创新突破还是营销噱头。